这次的课程培训,让我对主题学习有了深入的了解,甚至萌生了在二年级就可以开始给班上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想法。
“因语文而起,为花开而生,秉黄金之季,赋一生学能。”让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语文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是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这次全国小学语文“大单元课型展示”活动让我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单元主题学习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课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阅读少,实践少,以至于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语言运用能力不足。最近我在不断反思我的语文课是不是讲的“太多”,但讲的少,我“心理难安”,总觉得学生理解不够。本次史记冬老师的精读引领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文在小学课文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古文,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史老师的课堂不是对学生灌输讲解,而是从文本分析入手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求证”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此方法用到古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古文下面的注释寻找文本所叙之事间的关联,进而理解文章。除在引读中教师讲的较多,文章理解几乎是学生通过注释独立完成。史老师通过假设“如果树上李子少,说明——,如果树上的李子多,说明——”来推理李子是苦的,突出王戎的聪明过人。进而史老师出示古文《试狼》,让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并做假设推理。孩子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奇思妙想,答案千奇百怪却非常有道理。学生不仅自学的非常好,而且回答问题非常有逻辑。我相信今后同类型的古文阅读对该班学生来说易如反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边听课一边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课堂问题,今后的课堂按“三讲,三不讲”原则教学(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乱点;学生会的不讲、小组讨论能解决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围绕统编教材单元的人文和语文要素“双线主题”的语文主题进行教学,学会整合单元内容,拓展学生阅读宽度,发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