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行业领先者,20年专注教师专业培训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关键经验
一、为什么要进行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而区域活动:是老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所谓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二、什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关键经验
关键词是“关键”,是指儿童某一年龄段应有的必要经验,是学前儿童 一系列的社会的、认知和身体发展的总和。
基于关键经验开展区域活动,《指南》中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健康领域:(包含3个维度,9条小目标) (一)身心状况 1.具有健康的体态。 2.情绪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动作发展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2个维度,6个目标) 1.认真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倾听与表达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语言 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阅读与书写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科学领域:(2个维度,6个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科学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数学认知 2.感知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艺术领域:(2个维度,4个目标)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感受与欣赏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艺术 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表现与创造 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三、为了跟好的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必须先进行自我观察、反思
(一)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呢? 1.不重视区域活动。 2.有区域活动,但将区域活动当成教学的前奏或延伸,存在形式主义。 3.重视区域活动,但缺少区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学科教学技能,还有环境材料的支持等。
现如今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我们很想开展一些有质量的区域活动,但是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限制我们不能很好地开展区域活动,那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反思,刺激自己理解区域活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1.为什么要有区域活动,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 2.应该有哪些区域活动,为什么?
3.必备性区域,选择性区域,留白性区域活动,根据班级空间而设立,设置由幼儿主导来进行,教师只是介入。 4.不同区域间的关系是什么?是互动联通的,还是独立的 ,是老师们要思考的问题。
5.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区别于材料的投放,主体是老师,而幼儿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我们在任何活动中都提倡以幼儿为主体,所以我们要让幼儿进行材料的选择,让他们知道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是怎样成为材料的, 6.班级区域活动方案的制定,例如小班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当到了 中班以后,他们已有的关键经验如何来推动他们更深层次的发展,小、中、大班是环环紧扣的,我们老师可以直观的知道孩子的成长轨迹,能力的提升。 7.区域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很重要 8.如何追随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9.如何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深度学习。陪伴,同游戏。
(二)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的问题成因 1.教师经验不足 2. 资源匮乏 3. 依赖教材,不理解操作、探索材料 4.不理解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与关联性(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5.不理解儿童的自主性
(三)具体改进计划或步骤
知道问题所在,那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才能有所得,就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才能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如何开展基于关键经验的区域活动呢? 首先,班级区域活动的三种类型: 1.必设区域:建构、阅读、美工、角色、科学,一般在开展区域的初期设定,它对应的刚好是《指南》中的五大领域目标。 2.自选区域:益智、生活、音乐、特殊兴趣区,这里是幼儿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一定深度的提升,根据主题的需要,生活、兴趣的需要灵活设置的 3.留白区域:由生活,教学主题需要偶然生出的区域 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区都只是一个区,他在里面玩,我们现在的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限制,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尝试让区域进行互动,让材料流动起来,发挥幼儿一物多玩的能力,互通有物,幼儿更自主。 我特别赞成留白区域活动的生成,这可以说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保留具有教育价值的固定区域,但自选,留白区域更能及时的支持孩子发生的兴趣,及时的生成探究活动,牢牢的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所谓的教无定法得以体现。
再次,基于关键经验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步骤
1.紧扣关键经验,选择游戏材料
区域布局时,与幼儿进行交流,提供基础性的材料,幼儿自主,自选,让幼儿知道材料从哪来,是怎样成为材料的。换言之,就是由孩子来布置区域,教师只是陪伴,甚至是同游戏的角色。 2.追随关键经验,明确教师的角色。 教师观察孩子与材料,环境的互动,孩子在探索,操作时提的问题是否有质量,是否能解决问题等。教师在其中只是旁观者,同游戏者,支持者,指导者(这里的指导者不是你告诉他怎么摆弄,而是有效地提问,促使孩子思考的问题)
3.深化关键经验,推动深度学习。 推动幼儿明确问题意识,陪伴幼儿的持续探索过程,鼓励幼儿创新的解决策略。
学习了这么多,给我的感触很多,没有任何方法和捷径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怎么去做能做好区域,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以后,刺激,逼着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有经验的积累,认知和提升。同样的话我之前也讲过,多思考,多实践才是收获。 四、我的反思
1.是否具备开展区域活动的经验,知识技能> 2.自己是不是在用心的做事情。 3.每次开展区域活动,自己是否有收获,孩子是否获得新的体验,材料的提供是否有效,我发现了什么等。 4.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兴趣点,我该怎么抓住这个点生成零时的活动。 5.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有没有留下痕迹(包括游戏问题,游戏的过程,游戏的体验等)学习了这么多,给我的感触很多,没有任何方法和捷径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怎么去做能做好区域,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以后,刺激,逼着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有经验的积累,认知和提升。同样的话我之前也讲过,多思考,多实践才是收获。 (五)将来在区域里要做的改变: 1.尝试灵活与固定区域相结合的形式。 2.引导幼儿自己布置区域,包括材料的选择,规则的制定,尝试在区域设置海报,让孩子在上面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计划的结果等。 3.材料的选择,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或者废旧物品,可以收集,也可以采摘的。(后续会考虑让种植区来服务我们的区角,有序的循环利用) 4.尝试区域的互动,看能不能锻炼孩子们的交往,合作,交换等能力。